關於智慧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728

第一頁上一頁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下一頁最後頁

秋竹仁波切 開示 學佛越久越賊、信心


 

秋竹仁波切 開示 學佛越久越賊、信心越少 台灣密宗很興盛,大街小巷都有中心,到處舉辦法會、灌頂、消災,非常熱鬧。但仔細想想也不怎麼樣,看學密的弟子就知道了。學越久越賊,學越久信心越少,越學越沒慈悲心,菩提心也忘了。沒學佛時,還有點怕因果,對三寶會不好意思,越學好像越覺得沒什麼。佛法說不可以犯戒,卻一次、兩次、三次的犯戒,好像也沒怎麼樣,還認為犯戒沒被發現,保密得很。像這樣都是走火入魔了。所以,...

【禪修Q&A】 Q:遇到不愉快或很沮喪


 

禪修Q&A Q:遇到不愉快或很沮喪時,練禪修會有幫助嗎? A:有幫助,平常保持固定的禪修可以讓禪修者遇到任何界境(沮喪或喜樂),身心都保持着放鬆和安定。在身心放鬆和安定的狀態下,可以啟發慈悲和智慧去接受,面對和處理當下的問題。所謂鬆則轉,轉則放。但若平常不練習,出現情緒起伏時才想禪修,那麼幫助則有限;然而平常沒練習,一旦有情緒則被情緒困住,是不太容易提起心力用禪法的。因此,平常固定的禪修很重要。...

金剛鈴杵表徵:三寶所依的勝義菩提心的精義


 

金剛鈴杵表徵:三寶所依的勝義菩提心的精義 很多人雖知道金剛鈴杵是不可缺少的兩個法器,但多數人只將它當作平平常常的用品,而不認為是三寶所依。兩者在一起,象徵著智慧及方便原是無二的,這也就是勝義菩提心的精義。 關於金剛鈴杵大德是這樣說的: 金剛杵象徵著善巧方便,也就是梵文的upaya,而鈴則像徵著智慧,也就是prajna。兩者在一起,象徵著智慧及方便原是無二的,這也就是勝義菩提心的精義。此一"無...

【初地菩薩至十地菩薩的差異】 金


 

初地菩薩至十地菩薩的差異 金剛經言: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有人認為此話是指賢聖因證無為而與凡俗有差別,但實際是指賢聖與賢聖之間在證悟上存在差別)。華嚴經說:「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聖位菩薩與佛的修證境界完全是不可思議的,凡夫自然也是很難了知的,我們只能從一些經論中窺其大概。特別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所描述的修證層次,對我們而言完全如神話,對未入佛門者而言,...

第三不共加行之二~累積資糧-獻曼達 尊


 

第三不共加行之二~累積資糧-獻曼達 尊貴的第十二世廣定大司徒巴開示,2004年於印度八蚌智慧林 口譯 (英翻中):貝瑪秋頓;文字整理及翻譯校對:張晴與蔣秋薩諄  教學章第十三章與實修章第十二章  第三加行~獻曼達,這是累積資糧的修持法門。為什麼這是累積資糧的修持法門?因為你的供養是,整個太陽系並集結宇宙所有最好的珍品,你以此供養三寶三根本,十一萬次的供養。這是真實的供養,因為整個宇宙為我們所有...

獻曼達供 / Mandala Offer


 

獻曼達供 / Mandala Offering / མཎྡལ་འབུལ་བ་ 曼達供類似向三寶獻花、供香、供燈等,它是一個足以迅速累積福德的重要方法。透過觀想在曼達上空布滿你需要的一切東西,然後供養出去,你便造下獲得這一切東西的因。藉由獻曼達,你將會具足今生來世修行,所需要的一切順緣。 修曼達供所獻的可以是實物或者是想像。例如整個宇宙、星球及世界、自然環境、所有的受用物,特別是自己非常貪執的對...

薈供的解釋與說明 朗欽加布仁波切


 

薈供的解釋與說明 朗欽加布仁波切 教授 直 貢敬安 仁波切 翻譯 進行薈供的時候並不是以一般凡夫之相來進行,過去在印度、西 藏都是已達到非常好的見地與修證的瑜伽士們所進行的薈供才稱之為真實的薈供。薈供有很多的區別,在過 去,全部由男性進行的薈供稱之為勇士薈供 ; 全部由女性眾進行的薈供稱之為空行薈供 ; 由男性與女性共同進行的薈供稱 為方便智慧之供。藏文裡面「措」的意思就是「大家聚集在一...

曼陀羅表意/果碩仁波切著


 

曼陀羅表意/果碩仁波切著 夏壩活佛譯漢並作注解 一般來說,曼陀羅畫是與佛法有關的一種圖繪,其中與密法相關的曼陀羅是相當多的。每一本尊都有各自的曼陀羅,所以曼陀羅的總體數量是無數的。今天我要闡述的是與大威德金剛有關的曼陀羅。其主要原因,是在濁世時若能依止大威德金剛為本尊,較依止其他的本尊有五個方面的殊勝之處。哪五個呢? ...

以妙觀察智解開煩惱與惑網 《竅訣寶


 

以妙觀察智解開煩惱與惑網 《竅訣寶藏海》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講授 堪布索達吉口譯 身處此六道輪回中,紛繁複雜的痛苦與煩惱圍繞著我們,煩惱之猛火不同尋常般熾盛,在此痛苦的驚濤駭浪中,我們不能就此怯懦,應該鼓起鬥志運用佛法的智慧來進行觀察與對治。   在末法時代這劇烈的煩惱和痛苦當中,能夠獲得佛法甘露水的人是極其稀有,現在的人們擁有的快樂非常稀少,就是因為他們的心靈沒有受到佛法甘露水的滋潤。...

出離心不是逃避心,是一種敢於面對的心


 

出離心不是逃避心,是一種敢於面對的心 達真堪布  為什麼我們現在學修的這麼難,總是反反復複、斷斷續續、時好時壞的?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的出離心。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界限就是出離心。在相續中沒有出離心之前,無論修什麼都屬於輪回的法,都屬於世間的法。相續中有出離心以後,才是出世間的法。   什麼是出離心?對輪回、對世間法沒有絲毫的貪戀、留戀之心,然後能夠認真地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放棄,但是放下了...

第一頁上一頁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