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悲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294

第一頁上一頁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下一頁最後頁

阿難陀尊者-多聞第一


 

阿難陀尊者-多聞第一 一. 出家的因緣 當我執筆要寫下阿難陀尊者一生的事跡時,就自然的會記得文殊菩薩讚歎他的話:「相如秋滿月,眼似淨蓮華,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莊嚴的,記憶力最強的,要算阿難陀尊者了。 關於阿難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對於當時的教團,對於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響。 阿難陀和羅侯羅一樣,所謂童年入道,在他兒童的時代就加入教團,究竟...

大迦葉尊者-頭陀第一 一、誕生的


 

大迦葉尊者-頭陀第一 一、誕生的前後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國,離首都王捨城大約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個迦羅臂拏迦的村莊,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個很幽靜的地方,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鄉。 舍利弗誕生在婆羅門種姓的家庭,父親提捨是婆羅門教中負有盛名的論師,當母親懷他的時候,他母親的智慧,就異於尋常的婦女,據說這是受胎兒的影響。 母親的弟弟拘稀羅,也很善於議論,但每當他和懷孕的姊姊議論時...

優波離 ── 持戒第一 一、出身首


 

優波離 ── 持戒第一 一、出身首陀羅族 優波離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優波離出身在首陀羅的賤族,命運注定他就是別人的奴隸,生為首陀羅的種族,在古印度是被認做「初生」的人,其受社會的歧視,好像一塊糞土,不值一顧。 首陀羅的人,路上如遇到婆羅門和剎帝利,要跪在道旁讓路,如果偷看他們一眼,就會被把眼睛挖掉,如果和婆羅門或剎帝利講說理由,就會被割掉...

《佛子行三十七頌》── 2 一二、誰以


 

《佛子行三十七頌》── 2 一二、誰以大欲圖財物 一切奪或令人奪 乃身受用三世善 迴向於他佛子行 [將無得轉為道用] 如果一個人以大貪欲心將我的衣食等資生之財物搶去了或偷去了,或教唆別人如此對待我,我非但不生瞋恨心,也不報仇,反而能把自己所受用的財物善根及身體全部迴向給他,這行為確實非常高尚。但有的人往往連幾句話的氣都受不了,有的人被偷了,簡直恨得想馬上殺掉小偷,這就現出了我們...

《佛子行三十七頌》── 1 作者:無著


 

《佛子行三十七頌》── 1 作者:無著賢菩薩。西藏歷代上師之中集佛學、博學及德行(戒律)三者條件皆具足之上師,是已具足聖者圓滿、廣大明深的成就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包括 菩薩所行持的見地、觀修、行持;即見、修、行三者(指大乘不共行持之特色)。一共有三十七句的頌文,因取其三十七實修要點故名三十七頌。 廣言 雖見諸法無來去 唯一勤行利眾生 殊勝師及觀自在 恭敬三門恆頂禮 大慈大悲的觀世...

四諦之[涅槃寂靜] 大司徒仁波切


 

四諦之[涅槃寂靜] 大司徒仁波切 「證悟是安」(或譯作「涅槃寂靜」)是佛法的第三印。修行最後所得的涅槃證悟,並不是新來的或是另外增加的東西。證悟的意思就是圓滿的積聚資糧和澈底的淨化(我們的心)。當再也沒有可積聚者或可淨化者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證得究竟之道(也就是見到我們本真的清淨心),這種證悟不是任何其他種種證悟所能相比的。 這種證悟是怎樣來的呢?這種證悟的情形,就像是我們自己本人本具的面孔一...

三寶 宗薩欽哲仁波切 法,這個字


 

三寶 宗薩欽哲仁波切 法,這個字在梵文中的意義有很多,簡單的說是去持有、保護的意思,這兩個定義現今被佛教徒所引用。一般而言,法有兩種:教法和證法;法對許多人來說,像是一本書或佛的教授,這沒有錯,但真正的佛法並不是一種知識、語言或概念性的文章,而是我們生命的實相、現象的實相和事實,生命的真理、來世的真理和現象的真理,因為我們關切的是現在生命是什麼?未來生命是什麼?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甚至我們常不自覺...

法尊法師入藏的經過 法尊法師述


 

法尊法師入藏的經過 法尊法師述 一、 入藏目的 在民國九年的夏天,初次聽到大勇法師講《八大人覺經》的時候,我便覺著出了場子家,應當做點出家人的事情,若是一天兩堂殿地混下去,實在是對不住我出家的本心!但是做什麼才是出家所應作的事呢?那時候便聽見老修行們說,出離生死苦海,是出家的事。什麼叫做生死苦海?怎麼著才能出離呢?那時候我的心理太老實了,不但不知道那兩件事,就是那兩個很簡單的問題也不曾懷疑過。...

學佛,不是要人家的讚嘆 如果得不到


 

學佛,不是要人家的讚嘆 如果得不到適當的稱讚,心裡也不要覺得受到傷害或受到冷淡的對待。 你來學佛,不是要人家的讚嘆,也不是要人家ㄧ句口頭的感謝,而是在過程之中,自己心境的轉變 ———— 有沒有用智慧慈悲去待人處事?你要ㄧㄧ地去體驗、去發覺自己的問題,處處去改進。能夠這樣子,才是真正行菩薩道。 否則,就只是在相上打轉,今天開心ㄧ點兒,明天很不高興,常常在相上起起落落、進進出出。 ~禪林自在語...

如果我們需要內心的平靜,需要回復心的清涼


 

如果我們需要內心的平靜,需要回復心的清涼與光明,要怎麼做呢? 2/3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不要把修行當成功課,所以不要只增加次數 第 二:「不要把修行當成功課」。我們都修本尊儀軌,做四加行,你們說那叫「功課」,大家都說「上師給我功課」,很多人想要「功課」,領了功課就急著做,想要 馬上做完大禮拜,本來次數有很多,要拜十萬多拜,我把它減少一點(大眾大笑),剩一千,有人還是覺得很多(大眾...

第一頁上一頁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