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行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641

第一頁上一頁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下一頁

秋瘋塵念 -1


 

小乘講人無我 大乘講法無我 密乘講清淨相 大圓滿講輪涅、是非、佛魔平等 *** 小乘視師為法侶 大乘視師為善識 密乘視師為本尊 大圓滿視師為法身 *** 聞思---無偏見 修行---無邪見...

法界與法爾不同


 

法界與法爾不同,法界有時泛指一切諸法。 雖然文字並不一定需要。如古代中、印、藏大德一生未曾聽過法界、法爾等,而成就解脫大有人在。但為了後世子弟信根不具,講授需要故特加以分明。  大圓滿直點法身面目都是修行過程中的一個境界,是自然顯現的,故實修重要。因此廣老說老實念佛,廣老不是不會說這些只是心情的東西文字難以形容。文字不見得影響很大, 不明文字成佛的有很多。我是怕你們不相信才不得已說出來的。  入定...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生起次第 (三)-1.2


 

(第131頁) 這本生起次第應該是個筆記,包含所有的密法儀軌,具足口訣的一本書。寫這本書的人叫做卡嘎滇比寧瑪,同一時代有兩位滇比寧瑪,一位是北巴祖古滇比寧瑪,另一位是卡嘎昆千滇比寧瑪,兩個人同一個名字,不一樣的姓。另外有些人說是北巴祖古寫的,北巴祖古是我們師父的師父,師公啦,他好像沒收什麼徒弟,他寫了一本生起次第,寫的非常的好。  講生起次第時,聽眾其實要有根器的、對修密法有多年的或有修行佛法基礎...

秋竹仁波切高雄中心開示昇起次第 (三) -6.7


 

有些境界高的人也不一定要用什麼朵瑪,最高的大圓滿修行者,萬物情器就是他的朵瑪,所以這種人也不需要捏朵瑪。像我們這樣,一定要捏個東西,捏了半天,弟子才會覺得修法做得比較莊嚴。很多事都是一樣的道理,人活下來就是為了要生活,所以有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像佛堂弄得莊嚴、唸誦做懺也要拉得長長的,從早上唸到晚上,檀越才會感動,廟的香火才會鼎盛,最後講起來都有關聯。  有些師父也不一定須要用朵瑪,他隨便拿張紙,寫...

秋竹上師講授龍欽心要四加行筆記1- 2003年


 

......(本段先為弟子祈請上師轉法輪及上師祈請傳承祖師…等等)  我們聽聞佛法、修行、靜坐、等等任何時候,都要往內看好自己的心。人們所起的念頭不外乎善、惡、無記,除此之外沒有第四個。所謂的善即是信心、出離心、發願菩提心。惡即是貪、瞋、痴三毒。任何人皆會起念,萬一所起的念頭是貪瞋痴時,一定要將其改過來。東家長、西家短的念頭也要改,沒有念頭、腦筋空空也不行。也就是心中須要存有善念。  吾人聽聞佛法...

秋竹仁波切高雄四加行開示 -1 2003年


 

大圓滿龍欽心要普賢上師口授就是指四加行。台灣密宗弟子知道四加行很重要,但是大部份人在意的是拜完大禮拜十萬,反而發心皈依都沒有人理,只是形式上把大禮拜拜一拜,曼達做一做,就以為四加行修好了。  如果修四加行只是全靠數目這個就是趕業績。修行佛法不能趕業績,趕業績就是騙人的,用騙人的方式欺騙自己,這樣是沒有用的。有些人修了許多年四加行,不要說打開普賢上師口授這本書,連聽也沒有聽過,這樣你所修的四加行也是...

一心念佛與密乘的觀修


 

徒問:像我們在修密法或是觀密乘壇城,常常都是以觀修為主,而一般的淨土宗是以一心念佛為主,這種觀修立場跟一心念佛立場 ,有什麼不一樣 ?  師答:其實達到的結果都一樣。一心念佛好像有一點逃避掉,是比較沒有去對付到我們一些污染的思想。觀想的話,就是將我們所謂的一些污染、不清淨的思想轉成清淨,就是這樣的差別。所以能觀想的話,比較快進入,一心念佛拉的時間很長,觀想轉化的比較快 。  這些用大道理來講是這麼...

什麼是小乘?


 

師問:什麼是小乘? 徒答:一般人都認為小乘就是修行觀念比較偏自利,較少利他。  師問:那跟隔壁的仙草伯一樣就對了,我們隔壁有個仙草伯,他跟小乘有什麼差別呢? 徒答:比較大的差別就是小乘的修行重在為自己修行。  師問:仙草伯也為自己修行啊!有什麼差? 徒答:小乘修行重於努力斷除自我的執著,求自己解脫。  師問:小乘斷除了我執,有什麼自利,沒有了我,自在哪裡?小乘不是說斷除我執嗎?我跟自還有什麼差別嗎...

修行是否有什麼方便容易跟佛相應?


 

問:修行的時候,有沒有什麼方便容易跟佛相應的一種感受?  師答:沒有任何那種靠關係的,都是要努力的啦 ! 聽說有個唯一容易感應到佛法的方法,就是觀無常啦! 無常就是變化,隨時都會死,死法不定,活下來的機會比較少,死亡的機會比較多啦!就這樣。  也不要太想不開!我們也蠻爛的,優秀的會先死,不好的會活著。有時候修無常,有時候檢查自己,不要一天到晚想挑別人的毛病,有時候留些時間挑自己的毛病。  師秋瘋說...

予無畏怙主文


 

予無畏怙主文(秋竹仁波切為南印度閉關弟子無畏怙主所寫)  頂禮根本上師 南卓林寺求無上道聖者無畏怙主,恆時具八暇十滿,今人身難得已得,善知識難遇已值遇,佛法醍醐亦深嚐,內心當生歡喜。但人身雖得卻無常,故修行當勿輕忽怠惰,了知此二,當於此生發出離。  輪迴唯苦,除外亦是苦,無有剎那絲毫歡樂,故於輪迴種種無須貪戀。內心堅信解脫實屬永恆大樂,有鑒此二,於來生當生出離。  三年閉關過程,始終莫忘對輪迴的出...

第一頁上一頁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