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872

第一頁上一頁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頁最後頁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話,便能夠找到涅槃的地


 

如果你真正有智慧的話,便能夠找到涅槃的地方,就在痛裡面。 痛是最好的老師,你不必花一分錢,不必很尊重他,也不需什麼戒言,這位老師都與你同在。 事實上,痛是你逃不掉的。所以,雖然我們生活在這充滿痛的社會裡,如果有清楚的覺知,我們便會更尊重佛法。這即是法對我們的加持。 宗薩欽哲仁波切~

為什麼會生氣? *生氣的步驟*   


 

為什麼會生氣? *生氣的步驟*   碰到不悅意的對境→ 以分別心增益它→ 生起痛的感受→ 內心錯亂(即瞋恚) 首先,必須遇到一個不悅意的對境(令人不喜的人事物),不悅意的事不一定都發生在敵人身上,有時父母、孩子也會讓我們不高興。  接下來,於不悅意的對境,我們會以分別心去增益它(擅自增減對境應有的樣子),或說,把錯誤的分別心加到這不悅意的情境,超過它本來應有的分量(非理作意)。   此分別...

問:「賢劫千佛」的千佛是哪些佛? 「賢


 

問:「賢劫千佛」的千佛是哪些佛? 「賢劫千佛名經」 爾時喜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頗有菩薩摩訶薩得是三昧。亦得八萬四千波羅蜜門。諸三昧門陀羅尼門者不。 佛告喜王。今此會中有菩薩大士。得是三昧。亦能入八萬四千諸波羅蜜。及諸三昧陀羅尼門。此諸菩薩於是賢劫中。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四如來於此劫中得成佛已。 喜王菩薩復白佛言。惟願加哀。當宣此諸菩薩名字多所饒益。安隱世間利諸天人。為護佛法令...

問:佛教分大乘、小乘…,甚麼人應該修大乘


 

問:佛教分大乘、小乘…,甚麼人應該修大乘﹖甚麼人應該修小乘﹖ 創古仁波切答:佛法的起源在印度,佛陀教法,是先以小乘教起的﹔小乘法教提到個人的離得樂與解脫,有此心的人適合修小乘。但是如果有利他度眾的菩提心時,就可轉修大乘。金剛乘來講,主要強調修習本尊法∼生起與圓滿二次第。總的來說,如今無論是小乘、大乘或金剛乘,互相都有關連,例如小乘行者也禪修慈悲,同時許多禪修口訣也與密宗相同;大乘行者的話,也要...

梭巴仁波切 開示 你目前的舉動,會直接


 

梭巴仁波切 開示 你目前的舉動,會直接影響到你將來所經驗的事情。同樣的,你現在所遭遇的事情,正是過去行為的結果。 若了解這一點,就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主要是自己而非他人的責任。你也會明白,快樂或悲慘,基本上也是由自己決定。如果以善心、愛心與開放心自律,終將得到快樂。如果你愚蠢殘酷,而且自私封閉,未來經驗到的將只是痛。只有不明因果,不留心許多事情,自律才會變成差事。了解自己的言行,和對自己和...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尼古拉斯說:“人們對待狗


 

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尼古拉斯說:“人們對待狗的行為簡直像妖魔怪獸。” Dolpo Tulku (多波祖古謝拉桑波仁波切) 今天選擇這個主題進行演講的緣起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尼古拉斯對我說的一句話,他說:“人們對待狗的行為簡直像妖魔怪獸。”這句話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個小孩子都能夠體察到人類對動物的殘暴,我們作為成人理應更加體諒,卻常常連想到這一點的能力都不具備了;更不用提在世界各地人們用各種數不...

今天(7.31)是佛陀初轉法輪殊勝日


 

今天(7.31)是佛陀初轉法輪殊勝日 傳法的內容為『四聖諦』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宗薩欽哲仁波切 四聖諦 「四聖諦」可視為諦觀空性的另一種方法,它是佛陀成佛之後,在印度鹿野苑初轉法輪時所給予的教授,對四聖諦已經有許多很好的論著。因此,本節所探討的,就局限於從空性的觀點來看四聖諦。 四聖諦中的第一聖諦是的真理,佛陀說:「知道痛。」例如有個人頭痛,在他找尋治療的方法之前,他必須先知道自...

佛教特別的地方在哪裡? 佛自己曾經教導


 

佛教特別的地方在哪裡? 佛自己曾經教導過「四法印」,那麼,今天晚上要講的就是「四法印」這個可能在座的某些人過去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如果有任何一個教授或者一本書或者一種修持的方法是建立在「四法印」上頭呢,那他就是佛的一個教授,不管他叫什麼名字,都沒有關係。 第一個,所有組成的事物,所有組成的現象都是無常。 第二個,有漏皆,就是一切煩惱都是痛。 第三個,諸法無我,就是一切的現象都沒有實存的本性。 ...

信心與成就 有些人說:「呀!無上密法


 

信心與成就 有些人說:「呀!無上密法是上等根機人的境界,是像往昔蓮花生大師和密勒日巴等高僧大德才能證悟的深法,如今像我們這樣的凡夫劣根人怎麼可能依其證悟呢?」這句話的前一段是正確的,後一段則完全錯誤。請問這有什麼教證根據? 我們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依據教理進行詳細的觀察和思維,而不能隨意便下結論。以為密法的成就者只有蓮師、密勒日巴等少數幾位的人只是一知半解,可能他們僅僅讀過蓮師、密勒日巴傳...

《百業經》 自作自受   佛在《百業經


 

《百業經》 自作自受   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果不會成熟于地、水、火、風四大之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上。所以我們如今在身心、環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於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並非神靈、強權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諸於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將于今生、來生或者遙遠的未來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處的環境上成熟它的果報。   關於這一點,發生在波斯匿王...

第一頁上一頁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