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323

第一頁上一頁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下一頁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三句 執著己目


 

遠離四種執著 - 第三句 執著己目的,則無菩提心  札巴蔣稱即興地用他的禪修經驗解釋第三句:「執著己目的,則無菩提心;如執著私己目的,就無菩提心,也就無法產生開悟成佛的可能」。為了證得涅槃,我們必須摒棄執著。必須真正使自己達到前面已解釋過的「遠離執著」。為了幫助我們了解如何證得涅槃,札巴蔣稱說他須更進一步敘說自己的禪修證量。他說如果只有自己達到開悟的終點,那有什麼意思呢?那將留下他生命中某個時...

遠離四種執著 - 第四句 執著心生


 

遠離四種執著 - 第四句 執著心生起,則失正見地   現在進入文殊菩薩的第四句偈:「執著一生起,便失正見地」,為了說明這一句,札巴蔣稱接著說:「無論我如何考慮我自己,我應將自己安住於法性上。」究竟真諦就如同它安住於自己,也就離於執著的二元性。若有執著就不可能離於二元。既然執著,就不可能了知如何避免執於“有”和“無”的二邊。如果我執著某種的實存,就無法解脫,因為我們執著於某些東西,而那些東西卻非...

【入菩薩行論】-第一品(14)文


 

入菩薩行論-第一品(14) 文章來源:節錄整理自堪欽索達吉《入行論講記》(1) 辛四、以護送者之喻說明罪業之果: 如人雖犯極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 若有速令解脫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如同有人雖然犯了特別嚴重的罪,但依靠勇者的保護,可以遣除相續中的畏懼,同樣,菩提心能令人在很快的時間中獲得解脫,有罪業的人為什麼不去依呢? 有些講義中說,此頌的側重點是定罪...

【慈誠羅珠堪布慧燈之光】在現在的


 

慈誠羅珠堪布慧燈之光 在現在的居士當中,依上師的問題比較突出。比如,一聽到何處有灌頂,大家就趨之若鶩,從不仔細觀察授予灌頂之人有無做金剛上師的資格,盲目地去接受。結果在灌頂之後不到一個星期,就發現上師的種種過失,又開始退失信心,隨意誹謗已經與自己建立了師徒關系的上師,這是極為可怕的。 ~慈誠羅珠堪布:慧燈之光~

獨家專訪: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


 

獨家專訪: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 西藏流亡法王仍被印度懷疑 .紀碩鳴 十年前出走印度的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仍被印度政府懷疑是北京派來的,噶瑪巴認為這對他不公平,他說自己是為法脈而到印度。他與達賴喇嘛非一般的師徒關係,比父子關係還要深,「噶瑪巴成為達賴喇嘛繼承者是有依據的」。 與十年前離開拉薩楚布寺時一臉稚氣相比,超過一點八米身高的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顯現的已是一位...

能 迴 遮 一 切 違 逆 之 緣 的『


 

能 迴 遮 一 切 違 逆 之 緣 的『文 殊 九 宮 八 卦 圖』 文殊九宮八卦是由西藏密宗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士,為慈悲一切眾生於世間因受時空、方位不吉祥所生障難,特聚集梵、藏、漢三地破除各種凶煞之鎮宅安居妙寶而成,可懸掛於大門上或屋內或帶身上。 文 殊 九 宮 八 卦 分 解 圖 說 中央上方是佛教密乘主掌智慧、慈悲、力量的智、仁、勇、三族姓尊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等三大菩薩。 ...

《為 什 麼 《 地 藏 經 》是 學


 

《為 什 麼 《 地 藏 經 》是 學 佛 者 必 修 的 經 典》 《地藏經》,我個人過去也學過,但理解很片面,把這部分經當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經典,所以僅在盂蘭盆會期間誦讀它,後來通過學習一些大德的講解,受 到啟發,才曉得這部經啦,可以說對我們每個學佛的人關係都是非常密切的,實際上《地藏經》可以說是四眾佛弟子必修的經典。為什麼這樣提?有沒有根據?這 裡,我講一下學習的體會,談談幾點依據。 第...

對"僧人"的必備禮儀 (1)尊敬僧


 

對"僧人"的必備禮儀 (1)尊敬僧的意義    僧在通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戒叉摩那尼等,不論男女老少,都在僧的范圍內。在家佛教徒通常稱呼出家人為“師父”或“法師”,出家人的身份於在家佛教徒的心目中,是介於教師與父母之間。那麼,在家中佛教徒對“法師”、“師父”,應該有怎樣的禮節呢?由於僧與法、佛並列為三寶,僧的地位與法和佛一樣。佛陀曾說,不要把他看作跟別人不同,“...

問:四加行是消除業障,還是為了增加修行的


 

問:四加行是消除業障,還是為了增加修行的痛苦? 答:以歷史的觀點來看四加行,佛從沒有教過四加行吧!密勒日巴也沒有修過四加行!許許多多大成就者,像帝洛巴、那洛巴也沒有修過四加行。雖然他們都沒有真正修過四加行,但他們確確實實做過上千次的加行。 “加行”是什麼?是忍耐。使人堅定是很重要的,在理論上,一切都是本性清淨,無差別的。這在口頭上談得容易,但實際上我們並...

空性能對治一切煩惱的根本:無明,使得其他


 

空性能對治一切煩惱的根本:無明,使得其他所有煩惱也跟著消失。例如瞋恨:思惟空性的那一剎那 ,它就會停。它在相信虛幻的我等等那些不存在的對境是實有的情況下才生起,因此,在思惟 「我 」、「諸法」皆空時,就沒有根據。那是最有力的對治法。

第一頁上一頁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