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修行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641

第一頁上一頁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下一頁最後頁

金剛薩埵懺悔法: 一.懺悔的重要性 索


 

金剛薩埵懺悔法: 一.懺悔的重要性 索達吉堪布   今天我們利用這個時間跟大家簡單說一下這個懺悔法門。其實這個懺悔法門,不管是學任何一個宗派的人,對我們來講,的的確確非常非常重要。 ◎我們即生中造了許多罪業需要懺悔   為什麼這麼講呢?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一直到現在,身口意三門造的罪業肯定是相當多的,比如說,身體造的惡業——殺生、偷盜、邪淫等等;語言造的惡業——說妄語、惡語、綺語、離間語等等...

香巴拉淨土是怎樣的地方? 祈竹仁波切


 

香巴拉淨土是怎樣的地方? 祈竹仁波切 與蓮花生大師的銅色山淨土一樣,香巴拉(藏文Shambala)國也是位於凡俗地球上而卻是淨土的一個奇妙地方。香巴拉實際上是一個有君主、有臣民的國土,而且它擁有極為先進的科技。居住于其中的居民乃至畜牲,其實都是有緣往生的修行者。香巴拉雖然是與我們同時處於同一地球上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地方,但由於它擁有比我們更先進得多的科技,它的國民有辦法用科技隱藏整個國度,令我們去...

阿彌陀佛,今天念佛了嗎?


 

阿彌陀佛,今天念佛了嗎? 在泉州草庵養病中的弘一大師,接到一封探詢他病況的信件後,回信這樣說:「你不要問我病好沒有,你要問我有念佛沒有念佛。」 老實持名念佛 ■ 聖嚴法師 念佛法門,本有觀像、觀想、實相、持名等四種,天臺智者大師主張從禪觀而入實相。到了明末的蓮池大師,主張體究念佛,勸修念佛三昧。清代尚有幾位禪淨雙修的大師修般舟三昧。 然到民國初年的印光大...

問: 對父母最究竟的孝順到底是什麼呢?


 

問: 對父母最究竟的孝順到底是什麼呢? 達真堪布答: 很多修行人為什麼臨終的時候不能往生呢?就是放不下親人、財物。有一位出家人,非常喜歡自己吃飯用的缽,臨終時還貪執這個缽,死後轉生為一條毒蛇,仍然纏繞著這個缽。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公案,因為臨終時心裡舍不掉家人,而轉生為魔鬼,經常好意地回家看看,但每看一次,家裡就會出一次事。這些貪戀對家人只有害處,沒有好處。我們現在好好修行,真正懂得了諸法無常、諸...

毛病越少 命運越好! 達真堪布


 

毛病越少 命運越好! 達真堪布 人都有傲慢心,看見的都是別人的缺點和毛病,都是自己的優點和功德,根本看不見別人的優點和功德,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和毛病。所以總是埋怨別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錯誤,根本不會考慮對方,只考慮自己,只知道自己的感受,不知道別人的感受。 你跟家人吵架的時候,也是光知道自己的感受,“我太委屈了,我太受傷害了,我太苦了……”總是“我我我”,根本不會考慮對方。對方也是一樣啊,他也是那...

為什麼寺院裡念經總要用木魚?


 

為什麼寺院裡念經總要用木魚? 在佛教寺院的佛事活動中,木魚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法器之一,不管是誦經禮懺,還是念佛上殿,都要用到木魚。 很多人不僅要問:寺院裡面念經為何總要用木魚呢?因為即使在晚上,魚在水裡也不會閉眼睡覺,為了勤修道業,用木魚來警策大眾要抓緊時間來用功辦道。另外,寺院早晚上殿,木魚用來引導僧眾把握誦經時的輕重快慢,讓大家凝心一處,不起雜念。 在不同的地...

越是會修行的人~ 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越是會修行的人~ 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修行就是要在惡劣的環境修~ 那些好的~快樂的順境~已經不必學了~ 修就是要修這些壞的~惡的~這些逆因緣會啟發出我們的智慧與知識~ 成就我們的忍辱行~ 讓我們處處無掛礙~ 當我們的智慧~ 發展到某一程度時~ 就能折服某一程度的煩惱~ 所以~越是會修行的人~ 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廣欽和尚

弘一大師出家後為何獨留「書法」這項文藝?


 

弘一大師出家後為何獨留「書法」這項文藝? 名滿天下的藝術家李叔同,三十九歲時毅然出家,成為弘一法師,簡樸的修行生活中,大師收起了過人的才華,不再從事藝術創作,但是現今仍有許多墨寶留世,這是為什麼呢? 弘一大師出家後為何獨留「書法」這項文藝? 弘一大師在出家前,繪畫、音樂、書法、戲劇、篆刻、詩文等藝術無一不精。出家後便決心捨去所有文藝,以免廢弛修行。 出家那年年...

一個人有沒有修持,不在於能不能在佛堂座中


 

一個人有沒有修持,不在於能不能在佛堂座中微笑、歡喜、開心,能在佛堂中自在的人,不見得是個好的修行人。 好的修行人,是指在與家人互動或其他朋友的互動中,就可以看出是不是一個好的修行人。 ~~~第17世大寶法王

問:生起強烈的貪嗔之心時,怎樣才能克制不


 

問:生起強烈的貪嗔之心時,怎樣才能克制不發作? 索達吉堪布答: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務必要觀察自相續,一旦生起貪嗔之心,馬上以正知正念來強行壓制。 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假如你遇到悅意的對境,產生特別可怕的貪心,或者遇到不悅意的對境,生起非常猛厲的嗔恨心,在那個時候,你應憶念諸佛菩薩的教言,只要保持十分鐘不動不言,就不會有什麼不良後果發生。” 世人發生一些大事,有時候原因非常簡單,不管是貪嗔...

第一頁上一頁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