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無常的文章列表如下,共579

第一頁上一頁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下一頁最後頁

《佛子行三十七頌》── 1 作者:無著


 

《佛子行三十七頌》── 1 作者:無著賢菩薩。西藏歷代上師之中集佛學、博學及德行(戒律)三者條件皆具足之上師,是已具足聖者圓滿、廣大明深的成就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包括 菩薩所行持的見地、觀修、行持;即見、修、行三者(指大乘不共行持之特色)。一共有三十七句的頌文,因取其三十七實修要點故名三十七頌。 廣言 雖見諸法無來去 唯一勤行利眾生 殊勝師及觀自在 恭敬三門恆頂禮 大慈大悲的觀世...

四諦之[諸法無我] 大司徒仁波切


 

四諦之[諸法無我] 大司徒仁波切 這是佛法的第四印。「我」主要有兩面:人「我」和法「我」。我們也可以說有生命的我和無生命的我。前者,有生命的我,又與「我」及「我所」有關。 我們一說「我」,就有「惑」在。「我」是幻。這一點可以很容易的用理智和邏輯來證明,因為「我」若實有,「我」就必須是獨立和永恆的:「我」既極具依賴性和相對性,所以「我」不可能是實有的。「我」之依他而起,只是幻相。「我」既無,「我...

四諦之[涅槃寂靜] 大司徒仁波切


 

四諦之[涅槃寂靜] 大司徒仁波切 「證悟是安」(或譯作「涅槃寂靜」)是佛法的第三印。修行最後所得的涅槃證悟,並不是新來的或是另外增加的東西。證悟的意思就是圓滿的積聚資糧和澈底的淨化(我們的心)。當再也沒有可積聚者或可淨化者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證得究竟之道(也就是見到我們本真的清淨心),這種證悟不是任何其他種種證悟所能相比的。 這種證悟是怎樣來的呢?這種證悟的情形,就像是我們自己本人本具的面孔一...

四諦之[諸行無常] 大司徒仁波切


 

四諦之[諸行無常] 大司徒仁波切 因緣所生法悉皆無常,不僅必有終了之時,而且時時在變。生之終是死,善之終是惡,惡之終是善,聚之終是散,造作之終是毀滅,和合之終是分解。因為一向如此,所以密勒日巴說: 無常無常,無具持久之本體者! 輪迴之中的一切事物無具核心或本體者。芭蕉樹就是明顯的實例:若把一層接一層的芭蕉樹皮,層層剝去,最後剝至樹心,原來空無一物,除剝掉的皮之外,什麼都沒有。由此可知,輪迴...

法尊法師入藏的經過 法尊法師述


 

法尊法師入藏的經過 法尊法師述 一、 入藏目的 在民國九年的夏天,初次聽到大勇法師講《八大人覺經》的時候,我便覺著出了場子家,應當做點出家人的事情,若是一天兩堂殿地混下去,實在是對不住我出家的本心!但是做什麼才是出家所應作的事呢?那時候便聽見老修行們說,出離生死苦海,是出家的事。什麼叫做生死苦海?怎麼著才能出離呢?那時候我的心理太老實了,不但不知道那兩件事,就是那兩個很簡單的問題也不曾懷疑過。...

學佛應先解決三個問題 太虛大師


 

學佛應先解決三個問題 太虛大師 1923年長沙市佛教會講 太虛此次由彝陵經過沙市,承佛會諸居士及地方各界人士邀約來會,得與在座諸君聚處一堂,研究佛法,是非常欣幸的!但講到學佛這件事,先要研究;欲研究,先要解決三個問題: (一)為甚麼要學佛? (二)可以不學佛否? (三)拿甚麼去學佛? 對於第一個問題,所以要學佛的原因,就是我們平常的要求。平常有甚麼要求?...

夢參老和尚:念經念佛還會有災禍嗎?


 

夢參老和尚:念經念佛還會有災禍嗎? 每個人都有六親眷屬,你周圍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麼勸,他信也不信,信了之後遇見挫折也會退心的。 今天有人問我這麼一件事,有位吳姓弟子,昨天晚上八點多鐘,在八十八街出了車禍當場死亡,他皈依我還不到三個月,卻遇到車禍死亡了。他夫人的內心就有點懷疑,她感覺到自從他信了佛之後,煙也戒了,表現特別的好,為什麼這個時候忽然之間會撞死?我們往往一遇到挫折的事情,信心就打了退...

神 ─── 達賴喇嘛 文物代表部分過去


 

神 ─── 達賴喇嘛 文物代表部分過去的文化,但文化的主要部分不在繪畫等文物,而在于內心。如果某種文化盛行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就可知道那種文化是有用的。例如,由于受西藏文化的影響,西藏人大都快樂。我們自己還沒注意到這一點,但許多去過印度的外國人都注意到了,他們問我有何『秘訣』。我逐漸想到那是由于我們的佛教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強調菩薩的大悲理想。無論有沒有學問,我們都慣于耳聞和口講一切眾生為母為...

世間法對出世間法的危害/索達吉堪布


 

世間法對出世間法的危害/索達吉堪布 現在有些人說大話特別厲害,口口聲聲是「看破、放下、自在」,可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句話只是口頭禪,真正能像古大德那樣做到的,可以說寥寥無幾。但即便做不到上等修行人,我們也應該做個中等,為聽法至少付出一些時間和精力,而不要天天追求世間享樂。 智悲光尊者曾說:「修行人若豐衣足食、住處舒適、施主賢善等樣樣具足,那正法還沒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經成就了。」尊者說得非常非常好...

出家人如何看待別人的供養 索達吉勘布


 

出家人如何看待別人的供養 索達吉勘布 一般來講,以財物作佈施,主要是對在家菩薩而言的。《大智度論》[6]中也說:佈施有法施和財施兩種,出家人主要是法佈施,在家人主要是財佈施。當然,這也是就多數而言的,如果有些在家人沒有錢,那也可以學習出家人,從法佈施上入手。而作為出家人,唯一要修學知足少欲,住于深山靜寺,歷經苦行實修聖道三學。 但現在已經有了顛倒的跡象。有些出家人天天到處去化緣:“我要供養,我...

第一頁上一頁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