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慧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728

第一頁上一頁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下一頁最後頁

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多識仁波切


 

佛教起信的思想基礎是什麼? 多識仁波切 佛教起信的基礎是信念和智慧。龍樹菩薩在《致國王書》中說:“入道之法簡言之,就是信念與智慧,有信能使歸向法,有智能夠見真理,二者之中智為主,先決條件是信念。”這裡說得很清楚,有信念能使歸向佛法,有智慧才能夠明見真理。這“信”字有三重含義:一是真心喜愛,二是堅信不疑,三是堅定追求。即對所信對象產生興趣,真心喜愛,並堅信其所產生的作用,進而執著追求。這必須首先要...

為什麼我虔誠地懺悔修法這麼久了,問題還沒


 

為什麼我虔誠地懺悔修法這麼久了,問題還沒有解決呢? 宣化上人開示 你想想看,如果我們的冤親債主們過去被我們砍得到處都是傷,痛苦難耐,這時牠們已經完全喪失理性,一 心一意只想找仇家報仇,你說,就憑我們嘴巴要與牠們和解,牠們身上的劇痛與內心的血海深仇,就能從此一筆勾銷了嗎?當然不可能,面對這些沒有理性的冤親債 主們,我們祗能在牠們將這些宿怨與痛苦回加在我們身上的同時,一邊忍受(此時的苦即是消業了苦...

【問:如何通過誦經調伏心性?】 夢參老


 

問:如何通過誦經調伏心性? 夢參老法師開示  「調伏」的涵義很多,調伏你剛強的性格,要柔和圓融。不是講調伏,要調伏到相應。你要坐禪,調身調心調息,調到相應處了,就叫「瑜伽」,要相應,必須經過調伏。包括你拜懺、禮佛、誦經,都必須經過調伏的階段。   例如,你念經的時候盡打妄想,不念經沒有事,一打開經本,一坐在那裏頭,有兩種情形,一個是點頭打瞌睡,一個就是不曉得念那兒去了。面對這種情形,你自己...

請問怎麼樣才算證悟了? 普巴扎西仁波切


 

請問怎麼樣才算證悟了? 普巴扎西仁波切開示 證悟心的本性獲得解脫是我們每個修行者的目標。當今各地自稱自己已經開悟的人非常多,但當問及開悟的境界之時,卻往往語焉不詳。為了更好地辯證自己的修行,避免落入“未證言證”的迷惑樊網,我們今天概述一下證悟的標準。 一、證得一切智慧 開悟之時,修所生慧,通達一切理論之妙力智慧當下圓滿,任運自在通達一切教法。如我等歷代傳承祖師智悲光尊者,一生雖然沒...

(續) 關於輪回的問答 索達吉堪布


 

(續) 關於輪回的問答 索達吉堪布 問:如果每一世都有前生後世,生命是不是就會一直持續不斷地存在?   上師答:不僅僅是生命,包括水啊、火啊,它的分子前面的因,是不斷存在的。這在佛教中叫近取因(最主要的因),對此,《俱舍論》中有詳盡地描述。如果沒有證悟空性,未斬斷六道生命的續流,就會在輪回中無盡輪轉。   如果證悟了無我空性的境界,就像火的種子遇到了水,把它毀滅了;或者,青稞、大米的種子...

幸福之後做什麼? 索達吉堪布  


 

幸福之後做什麼? 索達吉堪布   無論是世間還是出世間,關愛、扶持其他生命,讓他們身心得到安慰和利益都是最重要的。   有人從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留學歸來,自覺不凡,但他的智慧並沒有真正服務於社會;有人富可敵國,他的財富,在短暫的一生中用之不盡,但他的快樂僅僅遍及身邊的一些人。   和整個社會健康、有益的發展相比,個人的發展,所占的只是一個極小的比例。如果個人佔用了巨大的資源,悄悄品嘗著自己的...

怎樣才能幸福? 索達吉堪布   


 

怎樣才能幸福? 索達吉堪布   佛陀在《因緣品》中說,即使天上降下金銀珍寶之雨,貪婪之人也不會滿足。《方廣大莊嚴經》中說,即使一人獨享世間一切妙欲,在內心沒有滿足之前,他仍然會不斷地尋覓。   《佛遺教經》中還說:“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快樂。”可惜的是,這種唾手可得的幸福,卻很少有人得到。   人的欲望永無止盡。很多企業家和明星享有財富與盛名,卻依然苦心孤詣,向更高的目標努力。因內心沒有...

什麼是幸福? 索達吉堪布  古人


 

什麼是幸福? 索達吉堪布  古人造字時,“幸”字上方是“土”,幸福的第一要素,是有一個避風遮雨、安身立命的房子;“幸”字下方是“¥”,是人幣的符號,故無錢乃為不幸。   “福”字左邊是“衣”,幸福需要有美衣錦服;右上是“一口”,就是要有一個溫馨和美的家;右下是“田”,是美食之源。如果上述條件一應俱全,就是幸福。  幸福真的是建立在物質財富上的嗎?我認識很多有錢人,但他們並不快樂。一次,我值遇...

問:顯教中有一句話‘無生法忍’,其義為何


 

問:顯教中有一句話‘無生法忍’,其義為何? 南卓仁波切答:就是用智慧波羅蜜去包容忍辱波羅密,同樣的也運用智慧波羅蜜在其他四波羅蜜。智慧如同眼睛一般,它可看到方向、目標,可以指引人們去做正確的修行,走正確的道路。

造佛像功德無量無邊 (佛說大乘造像


 

造佛像功德無量無邊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下) 佛告彌勒菩薩言:「若有人以種雜色綵布而為裝飾。或以金銀銅鐵鉛錫等物。或以雕刻之栴檀香木等。或以真珠螺貝綿繡織布。或以丹土白灰泥土如是等物。隨其力量而造作佛像。乃至極小如一指大。能令見佛像尊容者。其人福報如下。」 造作佛像,不生貧窮家生尊貴家。 造作佛像,生身端正相貌圓滿。 造作佛像,智慧增長,學習力增長。 造作佛像,無諸疾苦。 造作佛像,不遭刀...

第一頁上一頁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