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872

第一頁上一頁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下一頁最後頁

問:六趣三界廣大無邊,若唯觀心,何由免無


 

問:六趣三界廣大無邊,若唯觀心,何由免無窮之? 答:三界業報,唯心所生;本若無心,於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癡為無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處,故名六趣。

時間真相 白瑪格桑法王 “時間”


 

時間真相 白瑪格桑法王 “時間”是三界萬物的吞噬者,而時間又被“時間之主”所吞噬。“時間之主”超越時間、超越凡夫的顯現和識覺,擁有遍滿一切的智慧,通常顯現為十六歲少年模樣的文殊菩薩寶像,有時則顯現為大威德金剛威猛像,發出驚天動地的憤怒大笑。與這猛靜二尊無二無別的妙音佛母,是從大海中顯現的美麗天女,是三界一切妙音之主。在此我頂禮三聖尊,並論述時間之真相。 朋友們,當我們回顧過去、放眼未來時,會發...

什麼是佛陀?


 

什麼是佛陀? 穹拉惹對仁波切 「佛陀」這個字的梵文叫做buddha(「布達」)。buddha這個字有兩個意涵,含有醒覺及增廣圓滿二個意思,因此藏文裡,譯師們就翻譯為sang-ghi(「桑傑」)。 sang這個字有醒覺的意思,從哪裡醒覺?從煩惱障及所知障醒覺。由於佛陀不再受到煩惱障以及所知障的控制、他已經遠離煩惱障及所知障的束縛...

永給明就仁波切 開示 Q:有人覺得


 

永給明就仁波切 開示 Q:有人覺得,傳統的修行法似乎不適用現代社會,請問有什麼新的修行法嗎? A:修行的本質,沒有所謂不適合於現在或任何時候;只是修行的方法,是不是更符合一些文化,適應一些不同社會。所以,你可以在這個社會運用一些符合當代的、或那個時候的文化背景等等,修行的方法可以改變,但是修行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 Q:現在很多人都覺得,現實生活很艱,前景看不到出路,該如何尋找出路? A:...

心的真相是什麼?


 

心的真相是什麼? 頂果欽哲仁波切 開示 心將經驗分為主體和客體。心先認同主體“我”,然後認同“我的”這個概念,然後開始執著“我的身體”、“我的心”,以及“我的名字”。當我們對這三種概念的執著愈來愈強烈,我們愈來愈只會全心關注自己的福祗。我們對於舒適的追尋,我們無法忍受生命中令人厭煩的狀況,我們全神貫注在享樂和痛、財富和貧困、名氣和平凡、稱讚和指責,全部都是因...

訓練菩提心 法王達賴喇嘛


 

訓練菩提心 法王達賴喇嘛 昨天,我們談到菩提心,然後談到自他平等和交換。就像寂天菩薩所說的自他平等,每個人,包括自己和所有其他眾生,都要離得樂。比如說,我們把身體的每個部分都公平當作是自己的身體,也都平等保護它們免受疼痛,因此所有眾生也一樣,都要平等保護,免受痛。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就可以理解離的唯一原因,就是我們不要痛,沒有其他理由。我們的內在自然發出離的願望。所有有情眾生...

問:空即是有嗎? 答:應該是的。通


 

問:空即是有嗎? 答:應該是的。通常我會說,空就像零。“零”本身是無,但沒有“零”你根本無法做任何運算。因此,“零”是一個數目,卻代表無。 問:視他人的缺點為自己顛倒心的投射,以及想要慈悲地幫助他人改善缺點,這兩者之間應該如何平衡呢? 答:關於這點,我們必須先瞭解,雖然自續中觀和應成中觀都認為有現像皆因概念心而依他起,但概念心認為實有的並非實有。若有人認為萬法皆來自概念心,那他就走到斷滅論的...

用自心給自己製造快樂 達真堪布 我


 

用自心給自己製造快樂 達真堪布 我們現在所遭受的痛,都是過去世中種下的惡因,結的惡緣。現在學佛了,就要斷除這些,發誓再也不結惡緣,再也不種惡因了。有的人可能會想:“我也不想種惡因、結惡緣,但是別人總找我麻煩。”但你要管好自己的心。善惡在心裏,不在表面上。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你發心清淨了,你心地善良了,你種下的就是善因,結下的就是善緣。 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因爲你可以把握自己的心,可以調...

爲什麽經常夢到亡人或鬼類?應該怎麽辦?


 

爲什麽經常夢到亡人或鬼類?應該怎麽辦? 投生爲餓鬼,所求皆不遂意,時時感受饑渴的痛,希望得到食物,却無法得到滿足,每天都在奔波流浪,屢屢産生各種痛。由于惡業沒有窮盡,這種境遇無法逆轉。不要說凡夫人,縱然是佛陀也改變不了它們的命運,到餓鬼界的時候,只能爲它們說法,以便將來脫離這種痛。而目犍連、晝辛吉、嘎達亞那等阿羅漢,除了默默回向,也沒有其他辦法。因此,我們務必要注意,千萬不要轉生到三惡趣,...

宗薩欽哲仁波切 『基本的不安全感』取自《


 

宗薩欽哲仁波切 『基本的不安全感』取自《人間是劇場》 禪定大師們常說,修“止”的目的並不必然是擺脫各種情緒煩惱,到達全然棄舍所有分別現象的境界,以期獲得證悟;修“止”的目的與此無關。其目的,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是要得到自我控制。借由獲得這種控制力,我們獲得某種信心,並欣賞和感謝生活中的每一個日子、每一個時刻。 在許多國家、許多場合,宗薩欽哲仁波切都教導過奢摩他或稱為“止”的禪修,這是一種使心穩定...

第一頁上一頁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