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的文章列表如下,共2872

第一頁上一頁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下一頁最後頁

覺悟之道——生與死的禪法 敦珠法王 首


 

覺悟之道——生與死的禪法 敦珠法王 首先歡迎各位法友,因為我將會跟各位談一點“佛法”。 “法究竟是什麼呢?”法只是解脫途徑,只是渡過海登彼岸的途徑,這就是法。 “究竟是誰人將法傳給我們呢?”或者,“法的本源何在呢?”這就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佛了。 他觀察到有情的痛,因種種善巧方便,教授給有情,使他們能認識自己。 知道“覺性”並非人類所獨有,即使蟲蟻亦具“覺性”,這一點非常重要。 佛陀只是由於...

師徒相遇是累世的緣分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


 

師徒相遇是累世的緣分 一個真正的修行人,遲早會遇到自己的師父。 當多生的那份緣成熟師徒相遇,弟子的內心總是有莫 名的觸動。 或悲愴,或欣喜,或釋然,或感傷······難以言表。 多數是師父找弟子,有時也看似是弟子找上門來,但師父心中自然明了。 當師父一眼認出了弟子時,而你卻全然不知。 師父會以特殊的方式來點化你,使你自己來到師父的面前。 接下來是艱難的磨合,總要兩三年的時間 。 如果是你真正的師...

一個女兒對她的父親抱怨,說她的生命是如何


 

一個女兒對她的父親抱怨,說她的生命是如何如何痛、無助,她是多麼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個人惶惶然然,只想放棄。她已厭煩了抗拒、掙扎,但是問題似乎一個接著一個,讓她毫無招架之力。 當廚師的父親,二話不說,拉起心愛的女兒的手,走向廚房。 他燒了三鍋水,當水滾了之後,他在第一個鍋子裡放進蘿蔔,第二個鍋子裡放了一顆蛋,第三個鍋子中則放進了咖啡。 狐疑的女兒望著父親,不知所以然,而父親...

史上最棒的一種決心 作者:頂果欽哲仁波切


 

史上最棒的一種決心 作者:頂果欽哲仁波切 隱匿的瑜伽士是不會跟他人廝混,也不涉入世俗活動的修行者,既不求名也不求追隨者。他對修行有一股不可抗拒的熱切渴望,並抓緊法的根本——出離輪迴的決心。現在你可能會想:“若我現在捨棄了所有世俗活動,以後會怎樣?我要如何找到食物、住所和其它東西?”如果你讓這些迷妄的疑慮和不安支配餘生,只會使輪迴的網愈扯愈緊。一旦這些根深蒂固的習性持續,痛也會延續下去。除非你...

621期壹週刊法王專訪 非常人語


 

621期壹週刊法王專訪 非常人語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老靈魂在微笑 在藏傳佛教裡,達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必須透過不斷的轉世,以菩薩的智慧來渡化人間疾。如果此說為真,那麼77歲的第14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年齡也有近千歲,轉世再來,他已經活了14輩子。 24歲出亡印度,從一無所有,到在達蘭薩拉建立民主政府,50年過去了,他依然無法回到中國。然而西藏文化的血脈,透過教育與民主制度, http...

『十善業與十不善業』 泰錫度仁波切


 

『十善業與十不善業』 泰錫度仁波切 十惡業、五重罪、五極重罪 (五無問罪) 若要詳細說明善業惡業、善行惡行,是無盡的,我們無法將它們詳盡的分類、計數,那無窮無盡的。然而依據經藏與律藏,佛陀於其中開示道:避免造作的負面行為,可以大約分為三類。一般來說,第一大類是基本的不善業,可以歸納為十種不善業。第二類則是很嚴重的惡業,共有五項 (譯註:此處所指應為中文古譯之 "大乘五逆",本文譯作"五重罪"。...

<菩提道次第綱要>內容: 上冊p. 8


 

<菩提道次第綱要>內容: 上冊p. 83[解惑篇]至第四講[修習軌理]p.95,內容摘錄: 1. 若依止者為假上師,是否仍要對其修依師之理? 2. 師徒關係怎樣算是成立? 3. 為何依止善知識的道理比一切的法行重要? 4. 為何前行比正行更甚深?為何淨罪集資如此重要? 5. 為何清淨的供養不可沾染世間八法? 解惑篇 問:我們一直說要依止上師,視師長如佛,前一陣子宋七力等事件,那些信徒也視他如佛...

莫把無常當恒常 佛講過,不管是外


 

莫把無常當恒常 佛講過,不管是外器世界還是內情衆生,都沒有恒常的,都沒有不變的,都在刹那刹那當中變。要反復思維這個道理。哪有不變的?都在變。如果我們心中沒有準備,外境突然變了,就會煩惱痛。其實萬法的本性就是這樣,都是無常,都在變化。好也會變,壞也會變,感情也會變,事物也會變,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會變。若是明白了佛講的輪回、無常、空性這些道理,自己心裏有所準備的話,一旦變化了,也不會覺得可怕,也不...

上師的重要性 問:眾所周知上師在金剛乘


 

上師的重要性 問:眾所周知上師在金剛乘中十分重要,可否請您解釋其重要性何在? 答:Guru這是梵文,意為老師。我們不論做什麼事都需要老師,需要建言。如你所說,金剛乘中很強調上師,甚至對弟子而言其重要性超越一切諸佛之上,這是有道理的,即使千佛出世而未得值佛,但佛陀教法依眾生之環境,所能接受程度而教,因此對弟子(學生)而言,上師的慈悲超越一切諸佛。 但是在此摩登時代,對上師的信心、奉獻等概念並不易...

賢藩仁波切講述珠鬘女的故事 故事發


 

賢藩仁波切講述珠鬘女的故事 故事發生于佛陀在波羅尼斯國說法時。有一次,他向皇室說法,皇宮的妃嬪彩女,紛紛向佛陀供養自己佩戴的首飾珍寶。可是,其中有一位妃子却沒有佩戴首飾,看見別人向佛陀供養,便馬上命自己的隨身宮女返迴皇宮,替自己拿珍寶來供養佛陀。這個宮女心中很不願意,因爲她正在聽聞佛法,不過她不得不服從。 在迴返皇宮途中,不幸,一隻牛撞死了這位宮女。但由于她當時正在思維著無邊的佛法,受到佛法的...

第一頁上一頁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