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示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472

第一頁上一頁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下一頁最後頁

不管是過去或是未來,我們想要獲得如此暇滿


 

不管是過去或是未來,我們想要獲得如此暇滿的人身,都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為什麼會困難?我們仔細思維現今我們的心在想什麼?我們雖然有機會修學佛法,但是我們知道我們跟法其實是不相應的,這就表示我們的心續中並沒有留下學習正法的習氣,為什麼沒有留下這些習氣?是因為我們過去根本就沒有獲得暇滿的人身,所以從我們現今的現狀,我們就可以知道。而更進一步的,我們仔細的想想,現今獲得人身之後,我們在做什麼事情?我們是否...

像是過去有很多成就者,比如說馬爾巴尊者、


 

像是過去有很多成就者,比如說馬爾巴尊者、密勒日巴大師、宗大師,他們甚至有很多的人是在一生一世當中就獲得圓滿佛果。但我們仔細想想,他們所獲得的人身跟我們所獲得的人身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暇滿的人身,但為什麼他們在獲得人身之後能夠有如此高的成就,而我們現今仍在輪迴中流轉?這是因為他們獲得人身的同時,能夠對佛法生起強大的信心,並且精進努力的修學佛法而達到最終成就。反觀我們,我們雖然也有在修學佛法,但是...

如果你認真思維,今生不管是快樂也好、痛苦


 

如果你認真思維,今生不管是快樂也好、痛苦也好,它都是一輩子的事情,而這一輩子不過是短短幾年,過了就沒有了。所以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避免被世間八法所繫縛這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要如何來思維這一點?首先,我們要思維暇滿義大難得的道理。提到暇滿,現今我們獲得的人身是暇滿,並且透由此人身能夠成辦很多有意義的事情,而這些有意義的事情,簡單來分,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種。以最低的標準來說,透由現今所獲得的人身,藉...

提到出離心,為什麼我們心中無法生起出離心


 

提到出離心,為什麼我們心中無法生起出離心?這是因為我們過度貪著今生五欲,如果我們所追求的是今生的安樂,這時我們的心中自然沒有辦法生起出離,為什麼我們會貪著今生的安樂?是因為我們絕大部分的時間會被世間八法所吸引,當我們遇到快樂的事情,我們的內心會感到相當歡喜,當別人讚嘆我們,我們內心會被這個東西所吸引住;相反的,在面對痛苦或是他人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感到沮喪。 ---尊貴的第102任甘丹赤巴...

要想生起真實的菩提心,在此之前要先生起大


 

要想生起真實的菩提心,在此之前要先生起大悲心,而在生起大悲心之前要先生起出離心。為什麼在大悲心之前要先生起出離心?是因為如果我們思維自身所遭遇的輪迴總苦,或是三惡趣的別苦,在思維種種痛苦逼迫之後,如果在心中無法生起一顆厭惡的心,這時我們將心轉向於他人,面對他人所受的苦,自然也不能生起悲心。所以如果想要生起菩提心,在此之前必須要有大悲跟出離心作為前行。 ---尊貴的第102任甘丹赤巴法王日宗仁波切2...

對"僧人"的必備禮儀 (1)尊敬僧


 

對"僧人"的必備禮儀 (1)尊敬僧的意義    僧在通指佛教所有的出家人,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戒叉摩那尼等,不論男女老少,都在僧的范圍內。在家佛教徒通常稱呼出家人為“師父”或“法師”,出家人的身份於在家佛教徒的心目中,是介於教師與父母之間。那麼,在家中佛教徒對“法師”、“師父”,應該有怎樣的禮節呢?由於僧與法、佛並列為三寶,僧的地位與法和佛一樣。佛陀曾說,不要把他看作跟別人不同,“...

尊勝佛母灌頂開示 每年我都會跟台灣高雄


 

尊勝佛母灌頂開示 每年我都會跟台灣高雄所有想學佛的弟子作公開的法結緣,今年是我們的堪布圓戒法師請法,傳尊勝佛母灌頂。 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在印度來講,最基本的可分為小乘、大乘、金剛密乘。以中國來講,大致上就分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三論宗等八大宗派。在西藏來講,近代就分為舊譯派和新譯派( 共四大教派)。舊譯派就是寧瑪巴;新譯派就是馬爾巴羅札哇所傳的白教;薩迦班智達所傳...

【菩提問答】 ~索達吉堪布開示~


 

菩提問答 ~索達吉堪布開示~ 問:法王如意寶睡覺時唸咒也可以計數,這是如何做到的? 答:上師睡覺時也在撥念珠,到了一百零八時還會特意計數,我想只有成就者才可以這樣任運行持。作為凡夫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不要說睡覺時唸咒,就算白天心很清淨時,念起咒來仍會胡思亂想,不用念珠的話,不到一百肯定就記錯了,又要返回去重新念。 總之,不管是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用念珠來唸佛持咒非常殊勝。像印光大師那樣已獲得...

我發現很多佛子,在談論起道理來的時候,都


 

我發現很多佛子,在談論起道理來的時候,都頭頭是道,可以隨時把任何一本書中的語言,或者任何一位師父的開示倒背如流。但他們卻依然苦惱不斷,乃至於稍微一些考驗和磨難來臨的時候,便混沌了。 讓我們看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缺乏實修的原因。 曲樣仁波切

大圓滿不是打坐、不是課程,不是止修、觀修


 

大圓滿不是打坐、不是課程,不是止修、觀修,一大堆囉唆 智慧開展的當下,一定需要慈悲。智慧是很空的,就是淡淡的,但慈悲就很活潑。智慧開展時對眾生的慈悲就會增加,這是同一個時間出現的。所以無畏洲大師也特別強調:當心性達到一個標準的時候,這個人的修行沒有醜、沒有惡,沒有任何的魔障,這樣就通過了。但是這種上根器的人很少,到目前為止,我眾多的師兄弟,也很少有這種根器的。對這個道理也不清楚,他們好像認為修打...

第一頁上一頁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