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的文章列表如下,共1323

第一頁上一頁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下一頁最後頁

心要珍寶 敦珠法王·無畏智慧金剛


 

心要珍寶 敦珠法王·無畏智慧金剛 擷譯自Counsels from My Heart 禮敬上師! 蓮花生大士曾說: 不要去探究外境的根源 你應探究心性的本源 當你體悟到心性的本源時 你只瞭解一件事,但是所有一切皆因而解脫 如果你沒有體悟到心性的本源 你雖在知道一切,但你沒有一件事是瞭解的。 當你開始要作心性的禪修時,在坐姿上要留意的是背幹要打直,讓出入息能自然順暢。凝視前面的虛空,眼半開半...

如何淨業? 摘自《 唵嘛呢唄美吽 :證


 

如何淨業? 摘自《 唵嘛呢唄美吽 :證悟者的心要寶藏》 頂果欽哲仁波切 在培養出菩提心的正確心態後,我們需要消除任何在成佛道上前進的可能障礙: 無始至今徘徊輪回中, 凡諸所作罪業致輪回。 自心髮露懺悔諸罪衍, 圓滿四力持誦嘛呢咒。 從過去累生一直到現在,我們以撒謊、行騙、偷盜、破壞、侮辱、殺害及其他各種惡行,已經無數次地傷害了其他眾生。這些累積的惡業使我們深陷輪回,並成為現前在修行道上的主要...

上師 貝諾法王 有一


 

上師 貝諾法王 有一些重要問題是你必須去探詢瞭解的,那就是:這個上師是否有從痛苦與迷惑中解脫的經驗?此上師是否心懷菩提心?他或她是否真的很慈悲地對待我這個弟子?這是在經論、密續,特別是心性教授如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教授中談到的:在依上師前,好好地檢試上師再作決定是極為重要的。 整個的檢試過程不是以吹毛求疵或抽象地將上師置於公開的場合來評論。相反地,而是以你個人做學生的角度來衡量,在...

檢驗上師 貝諾法王 所


 

檢驗上師 貝諾法王 所以,這將引導我們談論到上師瑜珈的主題。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喇嘛〞的字意義。 第一音節〝喇〞的意思為無上的,第二個音節〝嘛〞的意思為母親。這意味著上師的心態就像母親對待子女一般。 所以弟子與上師的關係是重大而深遠的。弟子有極大的潛力從這層關係中獲益。這也是為什麼在金剛乘密續修持中強調在開始時,師徒相互觀察是十分重要的。這種相互觀察是必須謹慎而細膩的。例如在密續中談到...

上師像佛,還是上師是佛?(四)―― 薩迦


 

上師像佛,還是上師是佛?(四)―― 薩迦崔金法王 (問):如果有人小心的學習這些,慢慢接受,並感受到很大的依心,卻沒有上師,那是否有方法能快點找到上師?如透過祈求或某種法門? (答):是的,依據古代大師的傳記,他們祈請並尋找上師。有些非常利根的人,會得到某些徵兆,例如尚未遇到上師前,可能就在夢中見到上師。或者你可能會見到所謂的具緣上師。一旦你見到具緣上師,僅僅見到,你就獲得某種非常特殊的感受...

上師像佛,還是上師是佛?(三)―― 薩迦


 

上師像佛,還是上師是佛?(三)―― 薩迦崔金法王 (問):倘若我們對上師有不善念,您說我們應該試著改變它們。我們是否應該用一般的對治法,如慈愛來克服瞋怒,或例如觀修空性之類的? (答):只要能改變你的心念,無論用什麼方法都無所謂。你應該主要透過閱讀傳承上師的傳記來改變――為什麼人們(諸如古代的大成就者)似乎做了極錯謬之事,但失去信心的弟子卻得不到成就。即使上師做了許多奇怪的事,那些堅定信心並繼...

阿難陀尊者-多聞第一


 

阿難陀尊者-多聞第一 一. 出家的因緣 當我執筆要寫下阿難陀尊者一生的事跡時,就自然的會記得文殊菩薩讚歎他的話:「相如秋滿月,眼似淨蓮華,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莊嚴的,記憶力最強的,要算阿難陀尊者了。 關於阿難陀尊者,有著不平凡的一生,他對於當時的教團,對於今日的佛法,都有很深切的影響。 阿難陀和羅侯羅一樣,所謂童年入道,在他兒童的時代就加入教團,究竟...

大迦葉尊者-頭陀第一 一、誕生的


 

大迦葉尊者-頭陀第一 一、誕生的前後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國,離首都王捨城大約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個迦羅臂拏迦的村莊,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個很幽靜的地方,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鄉。 舍利弗誕生在婆羅門種姓的家庭,父親提捨是婆羅門教中負有盛名的論師,當母親懷他的時候,他母親的智慧,就異於尋常的婦女,據說這是受胎兒的影響。 母親的弟弟拘稀羅,也很善於議論,但每當他和懷孕的姊姊議論時...

優波離 ── 持戒第一 一、出身首


 

優波離 ── 持戒第一 一、出身首陀羅族 優波離尊者能被列入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在階級森嚴的印度社會,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優波離出身在首陀羅的賤族,命運注定他就是別人的奴隸,生為首陀羅的種族,在古印度是被認做「初生」的人,其受社會的歧視,好像一塊糞土,不值一顧。 首陀羅的人,路上如遇到婆羅門和剎帝利,要跪在道旁讓路,如果偷看他們一眼,就會被把眼睛挖掉,如果和婆羅門或剎帝利講說理由,就會被割掉...

《佛子行三十七頌》── 3 二四、諸苦


 

《佛子行三十七頌》── 3 二四、諸苦如同夢子死 實執幻象極勞累 是故遭遇違緣時 視為幻景佛子行 [觀想一切痛苦為幻境] 我們每個凡夫人都是因業報而來的,必然有各自的痛苦,但這些痛苦如同有一個少女,夢見自己生了個兒子,後兒子又不幸死去而悲痛欲絕一樣,其本體都不是實有的,只因將其實執為有,自心才深感勞累與痛苦。人生本來是如夢如幻的,無論在修法及日常生活中遇到什麼違緣,都應視為幻化...

第一頁上一頁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下一頁最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