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仁波切的文章列表如下,共3032

第一頁上一頁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下一頁最後頁

問:如果沒有涅槃就沒有輪迴,或者沒有輪迴


 

問:如果沒有涅槃就沒有輪迴,或者沒有輪迴就沒有涅槃,我們為甚麼還要修持呢? 竹慶本樂仁波切答: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兒提到的有兩件事,在相對的層次裡,它們是互相牽引著,我們如果沒有輪迴就沒有涅槃,而沒有涅槃就沒有輪迴,在我們的概念框框裡,它們倚賴對方而存在,在我們的觀念裡,涅槃的存在基於我們對輪迴的想法,從輪迴中解脫出來而達到的境界就叫涅槃。但在究竟的實性裡卻只有一樣,那就是涅槃,從無始以來就沒...

問:上師與弟子應有的關係是甚麼? 宗南


 

問:上師與弟子應有的關係是甚麼? 宗南嘉楚仁波切答:清淨心念最重要,弟子對待上師的態度,及上師如何關心弟子,不一定是表面上看出來的關心,而是實在的,發自內心的關心、那是最重要的。 雙方間的關係要符合某些資格,那是雙向的。以前的人建議說,上師要考驗弟子三年,弟子亦要觀察上師三年。所以上師不輕易接納一位根本弟子,因為接受一位根本弟子,即是增加自己的責任,所以他必須清楚知道是否真的可以幫助這位弟子,...

什麼都不知道叫「無明」。 偶像叫「隨喜」


 

什麼都不知道叫「無明」。 偶像叫「隨喜」。 想跑也跑不掉叫「業力」。這樣那樣叫「能所」。 站在中間叫「中觀」。過關了叫「灌頂」。 有個唯一叫「唯識」。我他叫「分別」。 想通了叫「消業障」。優點叫「功德」。 膩了叫「出離心」。 珍惜叫「正信」。 過癮了叫「成就」。 最上面叫「上師」。 上癮了叫「成佛」。 很好福氣叫「福慧」。 忘不了叫「習氣」。 後悔了叫「懺悔」。 依靠叫「皈依」。...

轉變思想,相信因果,甘願接受 所以遭遇


 

轉變思想,相信因果,甘願接受 所以遭遇痛苦時,不要把苦當作是苦,就把它當作是磨練。我們沒有辦法把苦轉成樂,但是可以不要把它當作在受苦。為什麼不要把它當作苦呢?因為自己會一直想:「為什麼?我為什麼會那麼苦?」其實也沒有為什麼,就是自己該要接受的。過去世以來到今天,我做過那麼多的壞事,今天受苦是應該的。 我們能這麼想就沒事了,也就是甘願了。如果不會這麼想,也沒有因果觀念,那遇到苦的時候,就一直在那...

觀無常 得自在 在座的大眾,包括師父,未


 

觀無常 得自在 在座的大眾,包括師父,未來不會有超過四十年的歲月,因此現在就不要想那麼多。幾百年、幾千年,未來的計劃那麼多,幹嘛?我們每個人的腦袋裡都已經做好兩千年的計劃了,但實際上呢?在座的各位包含師父我,接下來還有四十年生命的話,那算是非常高壽的咧,那是神通咧。 知道一切都是無常 就不會一直想不開 現在為什麼我們很多事情想不開?因為認定有個永久存在的東西,所以一直想不開。有一天,真的知道沒有...

受苦更進而發願承擔眾生的苦 問題來


 

受苦更進而發願承擔眾生的苦 問題來的時候,都要去面對它,生、老、病、死全部都要歡喜的接受。即使我們沒有飯吃、或是被人輕視、或是得了疾病、得癌症(以現在來講,得了大家會恐懼的疾病。)或是撞邪、被鬼干擾等等,任何很可怕的事情時,都不要消極,更進而要發願將所有一切眾生遭受到的不如法、不吉祥以及身心所有的苦惱,都由我一個人來承擔。這樣勇敢的去面對,就是佛子行。 ~~秋竹仁波切

逆緣順受,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噶當巴


 

逆緣順受,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噶當巴格西們遇到逆境時,他們覺得很歡喜,覺得「喔!好不容易。釋迦牟尼佛沒有遇到的機會,我都遇到了,趕快去面對它。師父一天到晚講的修行佛法怎麼對付、怎麼對治,現在機會來了,就趕快對治嘛!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摘自大界神幻,第六期。 ~~秋竹仁波切

問:在家的人可以向別人灌預嗎? 多


 

問:在家的人可以向別人灌預嗎? 多識仁波切答:對灌頂上師的要求,在《時輪續》中說:“具足戒者為上。”但又說:“在家灌頂師,除無僧人的標誌(袈裟等)而外,一切戒行要求與比丘同。”這說明灌頂上師以受具足戒的僧人為上,但並沒有排除在家的法師。而且從密法傳承上看,印、藏的很多歷代密法傳承師都是在家的“白衣”居士,有家室,但當灌頂法師必須具備灌頂的資格: (1)必須受過有關本尊的入壇灌頂,而且所受灌頂一...

問:有人說:“有些密法,不經過傳授灌頂,


 

問:有人說:“有些密法,不經過傳授灌頂,只要有信心,照樣可以自修並修出成就。”這種說法對嗎? 多識仁波切答:這種說法不符合續部教義,決不可相信。被稱作雪域三大持法寶王之一的薩迦班智達在《三律明辯論》中曾痛斥過這種違背金剛乘教義的說法。他說:“有人說有些密法雖然未經傳授灌頂,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修出成就,因為信心是入法之門。照這種說法,只要有信心,雖不受戒,也可以自己持戒,成為僧人,因為信心也是出家...

八供的由來? 本文轉自噶瑪天津仁波


 

八供的由來? 本文轉自噶瑪天津仁波切官方網站 佛云:「眾生欲正覺,廣聚無量糧。」因此我們必須向諸佛菩薩行供養,積聚資糧。 依據藏密傳統,壇城前必備水、水、花、香、燈、塗、果、樂八種物品,向諸佛菩薩獻供,象徵意義如後: 水—供養諸佛菩薩飲用,祈願眾生,尤其是餓鬼道的眾生,消除口渴之苦。 水—供養諸佛菩薩盥洗,祈願眾生證得清淨之身,消除修行上的障礙。 花—供養世間一切美好的視覺享受,祈願...

第一頁上一頁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下一頁最後頁